慢性肝損傷中的危險信號分子
【摘要】:正對病原體和損傷細胞等威脅的檢測對生物體生存至關重要。其中之一的機制是宿主細胞分泌內源性分子到細胞外環境,細胞表面受體識別為危險信號或"警報",從而必須啟動和保持先天性免疫反應。這些遷移的宿主細胞來源的活化因子,被稱為損傷相關分子模式(DAMPs)~([1])。
|
|
|
|
1 |
譚明華;邱明;;慢性肝損傷患者血清bcl-2蛋白水平與肝功能的相關性[J];實用預防醫學;2008年02期 |
2 |
郭建紅;韓德五;苗宇船;許瑞齡;趙元昌;;白介素-1受體相關激酶-M在脂多糖預處理減輕慢性肝損傷機制中的作用[J];解剖學雜志;2009年02期 |
3 |
竇永青;王勤英;趙龍鳳;韓德五;;腸源性內毒素血癥對慢性實驗性肝損傷的影響及防治對策的研究[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06年09期 |
4 |
趙宗豪,梅俏,吳軍,胡詠梅,徐新華,許建明;褪黑素保護大鼠慢性肝損傷的動態觀察[J];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
5 |
張海燕;溫韜;丁淑芹;盧靜;李勝利;王晶晶;武彥寧;樸正福;;內質網及氧化應激在大鼠慢性肝損傷中的變化[J];肝臟;2009年01期 |
6 |
王蕾,趙龍鳳,陳剛;慢性肝損傷大鼠細胞免疫功能低下發生機制的探討[J];山西職工醫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
7 |
時昭紅,鄧長生;肝纖維化的防治研究進展[J];國外醫學(內科學分冊);2005年03期 |
8 |
張復春, 舒昌杰,史爾麗,韓瑽;慢性肝損傷大鼠體內硒水平及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活力變化[J];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1994年03期 |
9 |
蔡大川;;答讀者問[J];肝博士;2016年03期 |
10 |
張秀梅;姜超;于素芳;;維生素E對二甲基甲酰胺致小鼠慢性肝損傷的預防作用[J];中國藥理學與毒理學雜志;2014年04期 |
11 |
肖琳,喻劍華;3種維生素聯用對四氯化碳所致大鼠慢性肝損傷的防護作用[J];中西醫結合肝病雜志;2001年05期 |
12 |
譚力學;鐵與慢性肝損傷[J];國外醫學(醫學地理分冊);2003年04期 |
13 |
王旭霞;馮國華;趙曙光;劉美媛;劉震雄;聞勤生;;大鼠脂肪間充質干細胞對四氯化碳所致慢性肝損傷的治療作用[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09年09期 |
14 |
朱華麗;汪保燦;潘勤;吳文朝;虢燦杰;李定國;;MicroRNA-122表達與大鼠慢性肝損傷的相關性[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09年04期 |
15 |
趙文霞;;開篇語[J];中西醫結合肝病雜志;2020年01期 |
16 |
吳伯勛;劉銘;;肝卵圓細胞在肝纖維化中的研究現狀[J];吉林醫學;2014年13期 |
17 |
向志勇;鄭勇;;肝纖維化的診斷方法進展[J];農墾醫學;2008年06期 |
18 |
蔡東聯,陳歡歡,陸冬梅,馬莉,劉曉麗,曹翔,胡同杰,徐偉民,徐國光,徐宗鵠;肝病要素制劑治療急慢性肝損傷時血清氨基酸和蛋白質的變化[J];氨基酸和生物資源;2004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