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區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與耐藥突變分析
【摘要】:目的觀察四川地區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乙肝病毒基因分型和耐藥突變情況,為抗病毒治療提供參考依據。方法檢測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收治的489例反復肝功異常的慢性乙肝患者的HBV基因型、耐藥突變位點、肝功、HBeAg及HBV-DNA等指標。結果本組患者年齡11~82歲,平均年齡(40.31±7.64)歲,以男性為主(332例,占67.89%)。乙肝病毒基因型以B型(334例,68.30%)和C型(135例,占27.61%)為主,有288例患者發生了耐藥突變(耐藥率為58.90%,288/489),年齡13~75歲,平均年齡(40.78±8.62)歲。其中,單個位點突變者98例(34.03占%,98/288),包括rtM204I(V)突變36例、rtL180M突變31例和rtN236T突變31例;2個位點突變者112例(占38.89%,112/288),以rtL180M合并rtM204I(V)突變(76例,占67.86%,76/112)最常見;3個及以上位點突變者78例(占27.08%,78/288),系在rtL180M、rtM204 I(V)突變的基礎上合并rtN236T、rtA181V、rtA194T、rtS202或rtM250等位點的突變。B型的耐藥突變率明顯高于C型及其他基因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38,P=0.005 6)。結論四川地區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基因型以B型和C型為主。臨床醫生對于反復肝功異常者需警惕耐藥突變的可能,并根據患者的耐藥突變情況制定個體化的抗病毒治療方案。